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近年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我校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双创意识、双创思维、双创精神、双创能力为目标,营造双创环境,汇聚双创资源,打造双创平台,发展双创产业,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知识传授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与科技、经济、社会相融合,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智慧力量。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三个两年”工作目标。

2019—2020年:提质量。精心布局,整合资源,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社团活动、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2021—2022年:创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以创新创业为纽带,教学、科研、学工、团建、就业协同推进、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重要突破,涌现一批新成果。

2023-2024年:树品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同类院校树立品牌。

三、主要任务

(一)构筑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一要构建教学支撑体系。以应用型转型为引领,以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对接行业企业,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注重将传统学科专业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结合起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瓶颈。深入实施课堂革命,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鼓励教师围绕学科竞赛开设选修课,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开展名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质量工程建设,把学生参与工作室、项目研究情况纳入项目申报、结题的评审条件,以工作室和项目为载体驱动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强化科研支撑体系。推动科学研究,严格项目过程管理,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群聚效应,打造工科专业集群,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发展引擎。依托科研项目、博士团队工作室、社会服务工作室等载体,把学生参与工作室、项目研究情况纳入项目申报结题评审条件,吸纳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和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三是完善学工支撑体系。制定《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辅导员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强化辅导员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风建设、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功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建设好学乐学的优良学风。按班级设立创新创业委员,纳入学生干部序列,配合教师、学生社团开展本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四是拓展社团支撑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制修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素质教育课外项目学分认定办法》《“攀登计划”管理办法》。依托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科技节、暑期社会活动等深受师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广东省大中专院校文体艺术节和大学生科技节,精心组织校内“青创100”“挑战杯”“攀登计划”“展翅计划”等活动,打造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五是筑牢就业支撑体系。积极开辟就业服务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服务好毕业生、企业、家长。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供需见面会、网络招聘和移动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支一扶”项目、就业质量报告等多种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广泛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校友会育人功能,邀请校友以自身创业就业经历和经验指导学生,用校友的优势资源帮扶学弟学妹开展创业就业活动,为毕业生择业创业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继续组织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建议,服务学校教学改革。

(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一要打通课程教育平台。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学科前沿》《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论坛,实现学生与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教授、杰出校友等零距离沟通交流。

二要夯实学科竞赛平台。修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统筹竞赛资源,积极打造“一专(学科)一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精心组织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广东省职业规划大赛等全校性大赛;支持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影响力大、竞赛水平高的重点赛事。

三要搭建创新训练平台。在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和攀登计划项目基础上,启动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扩大项目覆盖面,鼓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选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活动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动,厚植创新创业肥沃土壤,培育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形成校、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

四要打造创业孵化平台。调整教学用房资源,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制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组织创业精英专项培训,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系列活动。遴选优秀创业项目进入基地孵化,实行公司化实体运作,学校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解决产品孵化、公司注册、法务、发展咨询、融资、税费减免、房租减免等创业难题,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

五要共建社会资源平台。推进双创工作向校外延伸,完善政、企、校三方合作机制。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双创与市场接轨,引入社会优势资源,组织创业家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等活动,定期安排双创学生团队赴合作企业和创业园区交流学习。积极向企业推介优秀项目,让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

四、服务保障

(一)组织保障

组建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整合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业务上指导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完善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架构,教学、科研、学工、团建和就业等部门主要干部兼任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凡属于上级下达的创新创业类工作、学科竞赛活动和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由对口部门和创新创业学院共同发文组织,二级学院立项参与,协同推进完成。

(二)机制保障

制定《学生创新创业奖评选办法》,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专利、技术开发、社会实践、发表论文等方式转换学分。完善KPI考核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纳入考核指标。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条件等荣誉体系。

(三)经费保障

增加创新创业经费投入,设立双创经费,采取项目立项制,用于创新创业日常运行业务和学校层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设立双创奖励经费,奖励创新创业突出单位和师生员工。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横向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资金支持。

(四)师资保障

建立专家智库和导师团,打造以骨干教师为支撑的专兼合理、专业过硬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选送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技能。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进行创新创业业务培训。选聘一支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五)场地保障

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实验室资源,实行开放共享,满足学生创新实践需要。依托产业学院建设,新增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整合优化校内场所,给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便利和场地支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

                          2019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