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贺芋婷)10月28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802室召开人文与教育学院科研工作调研会。张日新副校长、崔怀林部长和科研处其他领导和工作人员,人文学院周卫忠院长、陈南先副院长、张学松教授、覃守达教授、符昌忠教授等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设想做了发言。会议由科研管理部崔怀林主持。

张校长强调学校未来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学科实力和特色行成核心竞争力。以“教师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基”为原则,把学科布局、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立足点。他谈到从2021年的“3+2”计划到2024年的“2+N”计划的实施,学科建设方向与特色的凝练,以及2025年科研工作及各层次社科项目申报的布局要求:(1)重点建设学科领域要设立重点培育项目;(2)项目申报、课题立项要有一套计划机制;(3)国家重点培育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校本项目等各类项目要做到“应报尽报”。

调研会现场

周卫忠院长介绍了人文与教育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和未来设想。他表示,人文学院虽然是新建设的学院,但发展迅速,目前规模扩张已基本实现,未来主要任务是在做大基础上不断做强,在学科建设上实现飞跃。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师资团队建设,目前我们教职工超过17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博士32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正向高标准迈进,我们有信心把学科建设工作做好。学院目前办学跨越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新闻传播学刚创办,教育学师资和在校生规模相对有限,最有希望通过重点建设率先达到硕士学位授权标准的是中国语言文学。当前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基础较好、学科特色较鲜明的二级学科有三个:一是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有两位帽峰学者和一系列教授、博士,正在申报建设东亚语言与方言研究中心,以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为特色,已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结项或在研,未来可以依托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整合资源申报项目进行研究和建设。二是古代文学,有张学松教授和几位柔性引进的教授,还有一批年轻学者,梯队较合理,已建设省级创新团队和流寓文学文化研究所,形成流寓文学文化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特色,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结项或在研,未来可以依托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形成国内流寓文学研究的学术高地。三是创意写作。作为新近列入目录的二级学科,又十分符合我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前景看好。目前有三位中国作协会员和多位省作协会员,开设了帽峰作家创新实验班、建设了先锋创作工作室,还将创办“短视频创作和传播中心”,依托这些平台开展学科建设,以文学创作、影视创作和短视频创作为核心,未来有希望凝练出我们独有的学科特色。

陈南先副院长对周院长的讲话进行了补充说明。

流寓文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学松教授就古代文学科学建设和流寓文学研究谈了今后工作设想,强调学科建设不是一代人的事,要重点培养年轻人,为年轻人创造平台,使其成为科研创新团队的主力军,并对“帽峰文库”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设想和展望。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专家符昌忠教授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谈了对未来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学项目申报的想法,对教育厅、科技厅等相关学科平台建设的展望。覃守达教授围绕自身美育工作室建设和教育部项目研究,提出建设以“岭南民族民间美学”为特色文艺美学学科的设想。

调研会现场

崔部长介绍了科研工作调研会的背景,提出了学科建设的要求:一、要有效组织团队和运用平台;二、有序建设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学术活动;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要以二级学科为主体。

张日新副校长作会议总结,肯定我院学科建设思路明确,重点、特色阐述清晰,要求我院继续做好“摸家底,找差距”的工作,组织学习讨论,找到差距提出对策,将学科建设规划和设想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