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顺利开展。本次答辩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等五大专业方向,共有2156名毕业生参与。答辩工作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执行,设立61个答辩小组,配备专业教师208人,其中外聘教师15人,所有小组组长均由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确保答辩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整个答辩从上午持续到晚上9点,由教务处、学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保障团队全程提供支持。副校长张世梅、教务处相关人员组成的巡查组全程监督,确保答辩工作公开、公正、规范进行。

本届学生论文质量显著提升,选题产业贴合度达到83%,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导师盲审”环节,进一步确保选题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答辩严格执行“三审三评”机制:维普系统查重(重复率<30%)、盲评审、现场问答,流程规范透明。32%的学生将实习经历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形成“实习-论文-就业”的闭环培养模式。例如,软件工程第15组学生林泽钦展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已获得企业意向投资,体现了学院产教融合的显著成效。

答辩结束后,学生需根据评委意见修改论文,并在5月12日前提交最终电子版及纸质版材料。学院计划引入AI辅助评估模块,进一步完善答辩反馈机制,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本次答辩通过严谨的组织、规范的流程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对2156名毕业生学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学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