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人文与教育学院流寓文学文化研究所迎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永明受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AI与人文》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作为人文与教育学院2025年“广理大讲堂”系列学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报告由张学松教授主持,杨东博士、朱文亮博士、魏攀老师以及覃仕君老师等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徐教授详细阐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显著成就。他通过图谱技术、文本处理技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介绍,展示了数字人文为古籍整理和研究带来的便捷与创新。同时,徐教授还列举了目录自动生成软件等相关软件的应用,这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文献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纸本文献、数字化文献、结构化数据、智慧化数据、元宇宙以及智能问答等。他深入剖析了文献数字化生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上下游数据的协作关系,为师生们揭开了文献数字化的神秘面纱。

此外,徐教授还重点介绍了与古籍相关的各大机构及当前数字人文的具体研究方向。他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的数字人文期刊和诗歌生成、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的智能标点等实例,生动展现了数字人文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在报告的尾声部分,徐教授对传统数据库和智慧化数据库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他强调,智慧化古籍平台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各项技术,实现了古籍和研究成果的图谱化、智能化,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全面的古籍阅读和研究体验。同时,徐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和“智慧古籍平台”,为师生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支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讲座中提到的各种技术感到新奇和兴奋,并积极向徐教授提问。徐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了解、学习、实践数字人文的发展。他还特别邀请了大家参加即将于暑期开设的“数字人文”实践课程,为师生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徐永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为在场的师生们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火花,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此次报告不仅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也为推动我院学术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徐永明简历:

徐永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大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地图发布平台”“智慧古籍平台”“云四库智能问答系统”负责人,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俗文学理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哈佛大学CBDB指导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数字人文》《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元明清文学、数字人文。撰写、整理和编纂了《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宋濂年谱》《中国古代戏曲考信与传播》等著述20余种。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浙江集部著述总目》(后期)、《浙江古代现存著述总目》(重点) 及“明代文学智慧大数据及平台建设”(重大)。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