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爱青)4月16日,为积极响应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学校经济管理学院精心组织了“五说”模拟演练活动,其中“系主任说专业”环节备受关注。经济与金融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系主任们深入阐述了各专业建设情况,为专业发展与本科教学评估助力。本次模拟演练由谢林林院长主持,李美珍常务副院长、陈少英副院长、系主任、教务干事和评估专业肖庆等老师参加。

在此次演练中,经济与金融专业系主任黄爱青介绍,该专业精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将经济学专业优化升级为经济与金融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精通金融业务和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团队实力强劲,生师比达5.5:1,博士占比57.14%,且多数教师具备行业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教学。课程体系上,构建了“通识课程+特色课程+专创融合”的进阶式“双创”课程体系,实践学分占比达26.12%,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通过与10家金融机构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

黄主任同时汇报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她表示本专业聚焦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互联网技术、金融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数据分析等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应用。师资队伍由具有行业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教师组成,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专业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实现职业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系主任吴霜介绍了专业发展历程,自2003年招收专科生起步,逐步发展,于2023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专业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扎实贸易技能的外贸人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梯队协同发展,博士占比20%,在读博士教师占比32%。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结合校企资源,打造国贸先锋工作室,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投入160万建成实验室,实践项目开出率达100%,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2021 - 2024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会计学专业系主任白雪在演练中详细阐述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紧密结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会计学理论基础、熟练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且能适应数字化时代会计行业变革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会计学专业构建了系统且具特色的课程架构。除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核心课程外,还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增设了智能财务、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将理论知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会计处理与分析手段。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大重点,实践学分占比较高,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锤炼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系主任伍雄伟在演练中提到,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打造“双师型”团队。课程设置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同时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提升专业技能。此外,专业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此次“系主任说专业”模拟演练活动成效显著。各系主任通过深入剖析专业建设情况,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展示了专业建设成果。同时,演练过程中发现了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持续优化专业建设。未来,各专业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