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学校7-418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教育对话。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陈菊芬应邀作题为《<红楼梦>家教古今谈——传统与现代教育的对话》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为镜,探讨中国传统家教智慧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学校党委办公室李伟聪,图书馆馆长周武华、馆员陈斯祺,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南先、教师刘哲等出席,与现场同学们共同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本次讲座由人文与教育学院教师陈华主持。

在讲座中,陈菊芬教授以《红楼梦》中的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围绕家风的“好”与“坏”、家长的“优”与“劣”、女子教育的“成”与“败”、隔代教育的“贤”与“愚”、缺憾家庭教育的“得”与“失”、家庭教育方法的“对”与“错”这些话题剖析传统大家族的教育方式,对比古今教育理念的异同。陈教授的讲座案例丰富且有针对性,她重点分析了李纨、贾政、刘姥姥、贾母的教育方式,指出《红楼梦》虽成书于清代,但其反映的家教问题如功利化教育、亲子关系疏离、家风传承困境等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描绘了大家族的兴衰,也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的教育生态。陈菊芬教授的新著《<红楼梦>家教古今谈》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红楼梦》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并将其置于现代教育语境下进行对话,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的佳作。

陈教授的讲座并未停留在文本解读上,而是采用跨学科视角,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使分析更具说服力。例如,在分析贾政对宝玉的教育时,她引入现代“高压教育”与“自主性培养”的对比,指出贾政教子的问题不仅在于方法粗暴,更在于未能理解宝玉的个性需求。就“狼”爸爸贾政及幸福家庭核心要素的话题,陈教授与现场的罗敏俐、练宇丹等三位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正如陈菊芬教授所言:“读《红楼梦》,不仅是看一个家族的悲剧,更是看一种教育的可能性。”本次讲座或可成为打开这种可能性的钥匙。讲座最后陈华老师进行了归纳点评。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陈菊芬教授将其著作《<红楼梦>家教古今谈》赠予广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由馆员陈斯祺代表接收。图书馆馆长周武华为陈教授颁发捐赠证书,并对她的慷慨分享表示感谢。周馆长表示,这本著作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更为师生提供了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参考,体现了学者对社会教育的责任与热忱。

陈菊芬教授讲座 

陈菊芬教授与讲座现场师生合影

 撰稿人:陈华